现在时间: 设为主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我们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调查思考
 
浅论城市留守儿童心理现状与对策分析
日期:2016-06-29 16:59:13

 

钟祥三中    周菁     13774071632
 
摘要】2015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已达56.1%,新增城市460个,城镇人口达到6.22亿,城市建成区面积也从1981年的0.7万平方公里增加到2015年的4.9万平方公里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,直接导致城市留守儿童问题不断裸露并显现,与此对应的调查研究却涉及不深,城市留守儿童游走在“三不管”的边缘。鉴于此,本论试图抛砖引玉,对城市留守儿童概念界定、心理特征、原因分析,以了解城市留守儿童在生活、学习、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,并从宏观到微观层面提出相应地解决思路, 充分发挥社会、政府、家庭、学校各方面的力量,期望能够长期和短期有效解决或者消融城市留守儿童问题。
【关键字】城市留守儿童 城市孤独症  对策建议
 
关于留守儿童课题,不少学者、专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、教育状况等相关问题展开了调查研究,许多研究成果具有普适性,目前从制度层面、社会舆论层面等一定程度上对农村留守儿童给予不同程度的关心、关爱。而一个客观的数字是,2015我国城镇化水平已达56.1%,新增城市460个,城镇人口达到6.22亿,城市建成区面积也从1981年的0.7万平方公里增加到2015年的4.9万平方公里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, 直接导致城市留守儿童问题不断裸露并显现,与此对应的调查研究却涉及不深,城市留守儿童游走在“三不管”的边缘。鉴于此,本论试图抛砖引玉,从城市留守儿童概念界定、原因分析,以了解城市留守儿童在生活、学习、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,并从宏观到微观层面提出相应地解决思路,期望能够长期和短期有效解决或者消融监护留守儿童问题。
一、城市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及产生原因
在我国学术界,通常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—14岁。关于留守儿童概念界定主要以下几个方面:父母外出的数量(双方或单方外出)、父母外出的时间、儿童你安定及居住地。因此,本论将城市留守儿童的界定为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或工作繁忙,以致子女要么与保姆为伴,要么在爷爷奶奶的隔代抚育下成长,要么小小年纪就寄宿在学校或者其他一些辅导机构,与父母缺乏沟通和交流的城市儿童,就是所谓的城市留守儿童。
列夫托尔斯泰这样说过: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,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。结合本论作者调查分析,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:
1.经济原因。受雇于综合生活成本压力,一方面,父母双方在异地独立就业发展或被派往异地上班,导致居住地与工作地相隔较远;另一方面,虽在一地,但由于工作性质导致工作时间较长,与子女共处时间较少、与孩子一方接触少。
2.求学发展原因。这是一种新的留守形式,表现形式一是父母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,让孩子异地求学,这些孩子往往被寄养在亲戚家或自己生活在异地,如部分县市区部分适龄儿童被送往武汉华师附中等名校学习。二是父母一方或双方到另外的城市或国家深造,而不得不暂别孩子。
3.制度机制原因。有部分家长在国家机关单位任职,因为工作需要,在乡镇上班执行“五天四夜”制;同时,部分家长供职于工业类企业,往往执行三班倒或者两班倒制度。虽然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情,父母还是可以很快赶过来处理的,但这一部分孩子仍处处于留守的边缘。
二、城市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分析
心理学大师阿德勒认为人的行为是出社会力量决定的。人天生就是一种社会存在物。因此,分析城市留守儿童心理必须以分析父目与子女关系为基础与前提。目前,城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主要有:
(一)骄纵型,纯粹满足各类物质需求。这类父母为弥补愧疚,会尽可能地让留守儿童在金钱、物质方面得到满足,但确较少或很少关心孩子精神层面需要。而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,大多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,自我约束能力差、自私、任性、虚荣,不懂得关心体谅人的心理特征。
(二)放任型,直接不闻不问。因为工作或生意太忙等种种因素,这类父母往往当甩手掌柜,无暇顾及家里的孩子、也不注重与孩子的联系和沟通。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,不仅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,与父母感情淡漠,对自己信心不足,在与人交往方面,也会持消极态度,出现自卑、孤僻、疑虑,甚至是仇视他人。
(三)严管型,要求唯父母之命是从。这类型的外出父母,因往往爱之深、责之切,对孩子的一切行为严格管理,甚至有些错误的方式方法。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,往往会出现逆反心理,固执,反叛。
(四)得当型,相处有道和谐共处。会经常打电话与孩子沟通联系,并鼓励孩子上进,给孩子讲外面的事,不缺位、错位与孩子关键亲子树立期。显然,这种家庭教育既注重了儿童物质上的需要,又注重了他们精神上的需要。但遗憾的是,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尚属少数。
总之,城市留守儿童往享有良好的物质条件,能接受优质教育,也能得到身边亲人无微不至的照料和关爱,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,长期或中长期缺少了父母的陪伴贴心陪伴,常常会感到生活无聊。亲情的缺失、缺位让这些孩子感到空虚迷茫,不染上不善沟通少朋友、与游戏机为伴、极端以自我为中心的了城市孤独症。
解决城市留守儿的对策初探
当前,我国仍处在社会持续转型发展时期,社会、学习、城市家庭都在不断发生变化,城市留守儿童问题还会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和表现形式,但解决城市留守儿童问题确实一个长期、复杂的过程,需要全社会继续给予足够的关注。充分发挥社会、政府、家庭、学校各方面的力量,并使这些力量真正凝聚成社会合力,才能最终促使城市留守儿童问题得到圆满解决。
(一)社会政府层面
1.健全部门协作机制。城市留守儿童作为弱势群体,其利益保障较为复杂,仅靠某个部门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 必须健全由政府主导、多个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, 真正做到信息互通,工作互动,共同关注,共同努力,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。
2.建强关爱服务队伍。在发挥妇联、团委的主导性作用的同时,组建老师、网格员、义工、志愿者、专业社工等服务队伍,一方面通过学习、培训、交流等途径加大对有关政策法规、社会学、心理学、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知识的培训,提升队伍与留守儿童的互动合作能力,促进共同成长,共享快乐;另一方面建立科学的激励补偿机制,从服务时间、服务质效、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对服务人员进行评价,并给予一定的补贴。
3.构建社会服务体系。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纳入各级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,并将服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。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,鼓励引导社会组织积极承接关爱留守儿童项目的公益服务。建立流动爱心服务站,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构建起留守儿童与父母、老师联络的纽带。积极倡导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与留守儿童开展结对活动,鼓励企业家开展以经济帮扶为主导的关爱行动。
(二)学校层面
1.健全机制,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引导功能。建立以学校校长为核心,班主任为主导,全体教师参与的校内教育机制。制订具体工作计划,实施“留守儿童”教育工作计划,加强领导,总结经验,树立典型,推动“留守儿童”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、规范化和经常化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,夯实谈心制,家长联系制、应急制等制度责任,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。
2.细化措施,打造润物细无声的关怀环境。学习上优先辅导。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、分组,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。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,制定学习帮扶计划,明确帮扶时间、内容和阶段性效果。生活上优先照顾。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,多问一声,多帮一把,使学生开心、家长放心。活动上优先安排。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,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,既使其愉悦身心,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。
(三)家庭层面
要及时重塑浓厚的亲子关系。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。研究表明,亲子抚养比隔代抚养和寄养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。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、心理健康、人格与智力发展。鉴于此,家长要从孩子健康成长为长期目标出发,尽可能密切与孩子联系与沟通,不错过与子女的亲子关系建立期。如果条件不允许,也要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条件,经营好异地亲子关系,既要选好并加强与代理监护人的联系,与代理监护人经常联系及时进行交流,了解子女的情况,以便发现蛛丝马迹,对子女进行思想教育,心理疏导;同时将传统亲子方式和现代技术相结合,如打电话、微信或通过网络视频和孩子保持沟通,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精神需求持续关注。
【参考文献】
2、孙仲文;城镇留守儿童监护现状研究;武汉纺织大学;2010年
5、殷长斌;城镇留守儿童的问题与思考;中小学教育;2012年109期
 
鄂ICP备05016447号 
通讯地址:湖北省荆门市象山大道40号 邮政编码:448000 值班电话:0724-2378390
Copyright 2014 - 2016 jingmen.gov.cn All Rights Reserved.